相关部门查无结果情况的说明
2005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农业部已将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列入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并作为今年为民办实事的15件实事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盲目施肥,过量施肥现象严重,使肥料利用率不高,甚至导致出现土壤板结现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即农业科技人员根据对土壤的检测结果指导农民合理使用肥料,解决了施肥过多造成浪费的现象,同时减轻了化肥特别是氮肥对土壤环境和水质的污染,减轻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产品品质,保护环境,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2005年江苏省仪征市成为全国首批100个县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信息化推广首创市。两年多来,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已被当地农民接受,家喻户晓,同时受到农业部、省政府多次表彰,对仪征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给予充分肯定。9月21日中央电视台专门组织节目宣传介绍仪征测土配方施肥经验,向党的十七大献上一份厚礼。
几年来,仪征市场上假肥料、劣质肥料遍地都是,泛滥成灾,当地群众反响强烈,当地群众不知道在哪里买到真肥料,让群众真假难辩,造假者有意仿冒配方肥料,而且质量极差,严重破坏了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破坏了市场秩序,直接损害了当地人民群众利益,而当地工商部门行政不作为,农业执法部门更加行政不作为,造假者和执法部门勾结,造成农资监管存在严重问题。
从2005年开始,南京“良田”肥料就向仪征市场销售,2006年在仪征销售2000吨左右,农民用后反映强烈、效果极差。2007年上半年在仪征销售也有1000吨以上,农民反映也很不好。2007年下半年厂家为了在仪征市场能够再销售,就利用我们仪征测土配方施肥成果仿造我们省指定的测土配方施肥品牌肥料进入仪征市场来坑害农民。10月23日当地扬州“关注”、扬州“晚报”媒体先后对仪征南京“良田”劣质肥料报道之后,执法部门还是没有进行查处。
2007年10月12日上午我们向仪征市工商局反映南京“良田”肥料质量不合格一事。当时由工商局一位领导接待了我们,并向他反映了有关情况。具体内容为:南京良田肥料厂生产的28%复合肥不合格,数量1000吨以上,分布在各个乡镇肥料网点。重点区域:曹山供销社、马集农技站、铜山农技站、月塘农技站、刘集农技站、陈集农技站、谢集、新城、龙河、新集等肥料零售点均在销售南京“良田”肥料且质量存在严重问题。根据目前了解,数量至少在1500吨以上。据反映农民还有一部分肥料从我市销售到周边县市。
10月12日上午工商局组织人员下乡进行抽样检测,当时仪征农林执法部门也参与了抽检。全市至少有200个肥料零售网点,当时工商部门只抽了月塘农技站一个网点,其它网点均未抽检。
10月12日晚打电话给工商局工作人员,问有没有对曹山供销社肥料零售点进行抽检,当时工商局工作人员以该零售点没有肥料为由,拒绝抽检,而10月23日扬州“关注”对该点进行采访时该门市部还有4-5吨此劣质肥料。
10月17日月塘农技站30吨肥料抽检结果为:南京“良田”肥料28% 含量为22.7%,属典型劣质肥料。到目前为止工商部门对月塘农技站零售点未采取任何有效措施,目前已销售一空,全部销往农民手中。
10月17-19日三天我们要求工商部门提供相关检测报告,工商部门均以各种理由拒绝了我们知情权。
10月12日工商局接到报案到10月18日抽检报告出来之间,整整1个星期,工商部门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各乡镇网点仍然通过销售、转移、调换等方式来逃避相关部门检查,特别是生产厂家夜间从厂里运来合格肥料与劣质肥料进行调换。
10月17日到目前为止工商部门还是没有采取任何措施。10月23日扬州“关注”、扬州“晚报”报道以后,圩区部分乡镇肥料零售网点日夜组织车辆把劣质肥料往厂家运。
今年9月份我们向仪征农林执法部门反映过,当时农林执法部门答复:该肥料品种已经抽检过。
11月15日止工商部门还是没有明确说法。不知工商部门有何难处。难道生产企业造假也需要保护吗?新农村建设有一支这样队伍,农民还有希望吗?
注:1.扬州关注网(07年10月26日)
2.扬州晚报 (07年10月28日A6版)
3.中国仪征网(WWW.0514.NET 市府广场)
4.南京良田肥料有限公司
江苏省 仪征市